6月2日,建筑初创公司Katerra宣布倒闭,一时间引发哗然。
据悉,Katerra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装配式建筑工程,曾利用3年时间拿下13亿美金订单,成功跻身全美25大建筑总承包商之列。
它曾获得软银、富士康等知名投资机构和厂商青睐,经历4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115亿美元。市值估值超过30亿美元。一时风头无两。
为何今日被市场驱逐的katerra,当初能频繁获得资本青睐,只是因为会讲故事吗?
创始人在2019年的年会演讲
我们都知道资本有着超乎寻常的商业敏锐度。资本流向哪里,就代表风口在哪里。那么,katerra背后的装配式建筑蕴含哪些机会点呢?
1.传统建筑行业急需技术改革
建筑产业传统且庞大,约占全球GDP的13%,雇佣了全球7%以上的工作人员。但它也是技术创新的洼地,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建筑行业是仅有的几个生产效率下降的行业之一。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建造方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仍然主要使用手工方式。虽然建筑设计和结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非常丰富的形式,但是建造本身仍依赖熟练技术工人,整体效率不高。
第二, 建筑行业对于技术创新缺乏持续投入。根据调研显示,建筑公司对于技术的投资比率仅占总收入的1.5%,这种较低的投资比率不足以产生推动行业变革的技术创新。
伴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浪潮以及客户对于项目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低效的行业中存在巨大的整合改造机会。
硅谷的创业者敏锐地感觉到,用技术颠覆传统建筑行业的机会到来了。
2.“装配式建筑+平台一体化”商业模式一骑绝尘
有了强大的人设护体,接着便是投其所好。
近年来,不少创新者将目光转向传统建筑领域,掀起了一场技术革命,他们或专注于某一特定环节,或致力于整体施工流程的效率优化。
Katerra是后一种的典型代表,采取"装配式建筑+平台一体化"的模式。
装配式建筑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安装完成的建筑。
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融合创造了一个"工业化建设"的过程,可以显著提高材料和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减少新建筑的交付时间和建设成本。这也是现代建筑行业进化的方向。
Katerra建立了一种以工厂为中心,以技术为平台的全新模式。
在装配式建筑的基础上,基于技术平台将设计、生产、施工、采购、物流等全部环节整合到一起,从专注于单个项目转变为打通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规模效益。
Katerra模式的亮点:
第一,采取异地施工模式,将建筑"产品化"
Katerra拥有自己的装配式生产工厂,所有构件(包括墙板、窗户、橱柜五金等)都在工厂的生产线上完成,再通过自己的物流团队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将建筑作为工业化产品进行生产,很多工作前置到工厂完成,不仅缩短了建造工期,而且大大减少了对于建筑熟练工人的依赖。
第二,采用系统的方法来消除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不必要的时间和成本
Katerra在成立短短五年的时间内,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拥有超过20家公司,在全球建设有工厂和采购中心。
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提供建筑工程、室内设计、材料供应、施工管理和总承包以及装修等一站式服务,与一般建筑商相比,优势突出。
Katerra整合供应链有什么好处?
第一,整个建筑过程从头到尾由一个团队负责,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不同利益方之间的拉扯,减少沟通成本和项目推进的阻力。
第二,通过精选优质产品、产地直采的全球供应链,消除了中间商的流通溢价,将节省的资金直接转移给客户。
第三,依托技术平台,提高多项目之间的协调能力
目前,建筑行业仍然以单个项目为基础推进,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Katerra通过IoT物联网络、SAP HANA 智能数据平台和BIM工具,可以全程追踪员工、设备、物料的进度,实现全流程信息化,为不同项目之间的协作打下基础,在人员调配和物料集采等方面更具备规模优势。
这也让投资人看到了技术改造传统建筑行业巨大的想象空间,使Katerra成为建筑行业最大的"吸金怪兽"。
吴晓波说:创业,就商业本质来说,就是一场幸存者游戏。尽管Katerra 在内部管理、成本控制及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满盘皆输。但不能否认它的商业模式和对行业的思考依然是优秀和超前的,带给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启示和影响是深远的。
而如何把握好风口,吃下趋势赋予行业的蛋糕,是每个身处在其中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愿我们都被时代的机遇厚待。